1936年,著名记者范长江从重庆乘坐汽车到成都,公路沿途优美的自然景观给他留下深刻的感受,在他撰写的《成渝道上》旅行通讯里,描述了在成渝路上的所见:
离开重庆,汽车即在梁上行驶,右瞰嘉陵,左瞰长江,远望青山重叠,阡阳高下纵横,景象生动,予人以愉快美丽的印象。车到老鹰岩时,公路由南麓上升,蜿蜒于峦峰峭壁之间,及达山顶绝处,乃绕山巅而上,更凌空架一大石桥。跨临谷中公路,以通于另一峰。然而又蛇行于悬岩峻谷中,以达于山北平地。此段公路工程,其设计的奇巧,石工的浩大,据记者所经历各省公路而言,当推为首。
30年代在成渝路上旅行可以给记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那么,60年后的今天,乘坐豪华大客车奔驰在成渝高速公路上,我们又会用什么语言和词汇来表达新的感觉呢?记者在《夜行成渝路》写到:
夜行在成渝高速公路上,车流比较少,连一些收费站都没有人值班了。沿途城镇星罗棋布的灯光随车而动,对向车流的灯光经中央分隔带护栏遮挡而散发出光芒,大雨把路面冲洗得干干净净,只听见车轮在路面上飞快转动的沙沙声。车内一直播放着音乐,不时吹进一股凉风,好爽!
凡是坐过豪华客车的人,一定会有上述同感, 而过去成渝客运的历史如何? 对照起来又会产生什么不同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翻一翻
老黄历。
成渝长途客运的兴起
四川素以蜀道难行著称, 兴办汽车运输也比国内多数省、 市要晚。1922年, 四川省道局开始筹建成渝马路时, 就曾拟购客货汽车
300辆,开办成渝长途汽车运输,后因军阀开战, 筹组工作停止;两
年后四川省道局又恢复办公,再次筹建成渝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因成
渝马路不通而未能实现。
1930年,成简和渝简马路各县段相继通车,马路总局立即拨给汽车开始营业,各县段和长途汽车运输也由各县集股举办,主要是购买美国的福特、道奇、雪佛莱、万国汽车和英国的百坚车等。“车爱抛锚船出轨”,这是重庆脍炙人口的一句竹枝词.它反应了过去汽车旅行的苦处。
成渝客运的发展
1933年, 成渝马路通车之初,沿途设车站16个,并在沿线各场镇设代办站、招呼站,以方便旅客乘车。重庆至成都的票价为40元,成都到重庆50元;因车票价贵而客货稀少,成渝汽车营业管理处将由重庆到成都票价下调为32元,第二年又调整为26.4元,以后票价统一为18元。
1934年, 重庆长途汽车营业管理处与成都汽车输行订立运货合同,开始在成渝路上经营汽车货物运输;同年 9月,
四川公路总局与川东邮政管理局订立汽车运送邮件合约并施行。
1935年,成渝汽车营业管理处增开成渝特别快车,客车座位全系弹簧沙发座椅,车上备有报刊杂志,供旅客阅览,重庆至成都一日可达。
1942年,周恩来受中共中央派谴,乘坐美式卡车,从延安经西安碾转成渝公路来到重庆,开设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并与国民党政府开展政治谈判,谋求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作战。在抗战期间,以紧急军运为主的汽车运输对车辆损坏严重,随着国民政府各部、委还都南京,许多军、公、商汽车陆续离渝,成渝两地仅余留2400辆汽车,远不适应大后方运输繁忙的需求,政府被迫开放民营,准许商车经营各线客货运输。于是,
各沦陷区民营车辆大量流入四川, 汇集重庆成都等地,1948年全国公商车辆统计资料表明:重庆市总计有各种7415辆汽车,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
新中国的新模式
1949年12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交通接管委员会,正式接管国民党政府在渝的一切交通机构;1950年,在重庆成立的西南区公路工程管理局统管全区公路工程和公路运输事宜,结束军管公路运输的历史,
成渝客运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